1.課程特色
- 提高學生時事觸覺,培養共通能力
- 推行清風大使計劃「小眼睛看世界」,學生演繹最近發生的港聞、世界新聞或有趣的時事,而演繹形式不限,可以模仿新聞報導員、話劇、廣播或其他形式,隨學生任意發揮。根據老師的觀察,該活動既可增強學生對時事新聞的關注及對常識科的興趣,亦可培養學生自主學習。
- 配合專題研習,進行全方位學習
- 一至六年級均以專題形式讓學生進行研習,一年級的專題研習主題為「遊園樂」,安排學生遊香港動植物公園;二年級主題為「親親社區」,安排學生車遊消防局、警局、港安醫院、荃新天地、以及三棟屋博物館等社區設施;而三年級的主題為「我有我文化」,學生透過參觀荃灣大會堂,了解中西文化特色的表演項目;四年級主題為「尋找香港的故事」,安排學生參觀香港文化博物館;五年級主題為「電的探究」,安排學生參觀香港科學館的常設館—「磁電廊」及「能源效益中心」。此外,本校亦邀得機電工程署蒞臨為小五學生進行「能源效益」講座,不但加強同學對節約用電的認知,並且讓專題研習內容更為豐富,為學生提供不同的學習經歷。
六年級學生於下學期以「世界問題初探」為母題完成專題研習,深入探討環保及相關污染問題,透過參觀粉嶺資源中心,以及過去積累的學習經驗,學生對掌握專題報告的技巧更為純熟。 - 四至六年級學生以分組協作模式完成專題研習。透過互評表及分工表讓學生在時間管理、資料搜集及團隊合作上有良好表現,藉此培養學生在小組匯報時表現出團隊精神。
- 推行STEM科技學習活動
- 透過跨科合作設計STEM課程,為學生提供多樣性學習機會。於1-6年級加入STEM 課,更與數學科合作,優化STEM課堂。 一年級上學期進行聲音的探究;下學期進行空氣的探究。
小一STEM課:
STEM活動一聲音的探究:
老師在課堂實驗中,讓學生體認到聲音是來自於震動的。學生更利用紙杯、棉線、魚絲或窗簾繩自製傳統傳聲筒,同學可比較彈簧電話及傳統傳聲筒的分別。
STEM活動二空氣的探究:
在STEM活動課中,老師把數學元素結合科學理論,讓學生進行探究及估量,加上合班跨學科課堂,人力資源調配更充裕,更有效照顧學生多樣性,而且課堂變得更生動、更有趣味。
透過活動,老師讓學生認識空氣的特點:空氣除了有重量外,亦有其牽引性和升力。課堂實驗有助學生明白箇中理論,確實獲益良多。
小二STEM課:釣魚樂 (跨科專題研習)
二年級與視藝科合作進行跨科專題研習設計釣魚掛飾,把STREAM元素置於專題之中。本科著重科學探索(磁效應) 的實驗過程;而視藝科則重視海洋生物的設計及造型。同學的製成品完成後可跟同學一齊玩,他們寓學習於遊戲,讓學習充滿樂趣。
小三STEM課:溫度的探究
配合三年級【冷和熱】一單元
空氣遇熱會膨脹及上升對學生來說是一個抽象的概念,但同學透過實驗認識熱脤冷縮的原理,印象便來得深刻具體。此外,老師還教授了化學反應生熱的概念(如乾燥劑加水使之生熱;利用雙氧水及鹽加進鐵絲中加速氧化作用,進而產生熱),並即場示範,讓同學眼界大開。
小四STEM課:水的探究
透過「學校支援夥伴計劃」的合作計劃,發展以STEM為主題的跨科校本課程,以提升學生學習興趣,減少學習障礙,以照顧學生的多樣性。本校曾邀得中文大學吳本韓博士以「水的探究」為主題,設計小四專題研習,作為本校專題研習在STEM發展方向的楷模。
小五STEM課:
STEM活動一製作食物電磁:
為配合多元化評估,小五專題研習加入了STEM課內容;同學除了認識閉合電路外,還親手製作食物電磁,從而認識能源的多樣性,啓發學生多角度思維。
STEM活動二「宇宙萬花筒」:
五年級學生於下學期進行科技活動–「宇宙萬花筒」,學生在製作萬花筒的過程中,明白鏡的反射原理,鏡面的夾角愈小,所產生的影像愈多。是次萬花筒的設計正嘗試結合ART的元素,與 “STEAM”主題配合。除了讓學生體驗鏡子反射的有趣效果外,更進一步要求學生以宇宙及星體等圖案設計萬花筒的外觀。除此之外,數學科老師更在製作萬花筒前,預先教授有關角度的數學概念,如直角,銳角等相關知識,讓學生對科學原理有更具體的認識。
多元智能課:初階課程
本科亦於周五多元智能課推行「初階STEM課程」,讓學生動手學科學,並培養他們的創意思維。課程內容廣泛,主要環繞科學及物理常識為主,如製作萬花筒、羅馬炮架等啟發學生思考;此外,又以閉合電路原理製作不同形式的小玩意,如製作風車、電動車、小浮船以及吸塵器等。
多元智能課:高階課程
本校於多元智能課時段增設「高階STEM課」。而「高階STEM課程」主要以編程教學為主,製作M-BOT電動車。
此外,為強化學生編程技巧,本科與電腦科合作,於五年級增設SCRATCH 電腦編程課程,讓學生掌握簡單編程基礎,並嘗試製作機械人或相關互動感應器,以提升探究及解難能力,進一步推動STEM教學。
- 善用社區資源,融合課堂教學
- 「哈樂車」、「護苗車」或「食環署流動教育中心」不時到校提供課堂外的學習經驗,為學生進行生活教育課程,及公眾衞生教育,加強學生對健康生活及自我保護的意識。
- 安排學生出席可觀中心舉辦的課程,本年度三年級學生參加 “自然探索特工”工作坊,這與「動植物世界」一單元配合,目的在鞏固學生對該單元的認識。而四年級學生則參與 “昆蟲搜記”工作坊,學生於中心自行搜集昆蟲樣本,然後在顯微鏡下細看昆蟲的形態及特徵,眼界大開。課程為學生提供不同的學習歷程,讓學生體會多元的學習方法。
2.常識科活動
學生透過不同的學習經歷,擴闊視野。
全方位參觀活動
![]() |
![]() |
![]() |
![]() |
![]() |
![]() |
![]() |
![]() |
![]() |
![]() |
![]() |
![]() |
![]() |
![]() |
![]() |
![]() |
運用話劇於常識教學
![]() |
![]() |
![]() |
實驗活動
![]() |
![]() |
![]() |
![]() |
![]() |
![]() |
![]() |
![]() |
![]() |
![]() |
![]() |
![]() |
![]() |
|
![]() |
![]() |
![]() |
![]() |
![]() |
|
![]() |
![]() |
![]() |
![]() |
![]() |
![]() |
編程課程
![]() |
![]() |
![]() |
![]() |
![]() |
3.學生作品
![]() |
![]() |
![]() |
![]() |
![]() |
![]() |
![]() |
![]() |
![]() |
![]() |
![]() |
|
![]() |
![]() |
![]() |
![]() |
4.學科網站推介
大自然與生物 |
|
香港地質公園 |
|
|
世界自然基金會香港分會(WWF) |
|
漁農自然護理署—植物護理 https://www.afcd.gov.hk/tc_chi/conservation/con_flo/con_flo_intro/con_flo_intro.html |
|
樹木谷 |
|
香港觀鳥會 |
|
生物的分類 |
|
香港行山網 |
|
綠色力量 |
|
公園及動植物公園 |
|
漁農自然護理署 ―― 本港受保護的野生動物 |
|
香港地球之友 |
健康生活 |
|
衞生署-衞生防護中心 |
|
|
人類身體模型 |
|
環境保護署 ―― 空氣質素健康指數 |
|
護苗基金 ―― 護苗加油站 |
|
樂施會 |
|
機電工程署—能源資訊園地 |
天文與科學 |
|
中華科技_渾天儀 |
|
|
香港天文台 |
|
香港天文學會 |
|
香港觀天會 |
|
科學發明家 |
|
科學發現大搜查 |
|
香港教育城—十分科學 |
|
燦爛的中國文明 ── 中國文化百科:人物 |
|
燦爛的中國文明 ── 絲綢之路 |
|
燦爛的中國文明 ── 秦始皇 |
|
燦爛的中國文明 ── 唐太宗 https://www.chiculture.net/index.php?file=topic_description&old_id=0108 |
歷史與文化 |
|
歷史資源網 |
|
|
燦爛的中國文明_鄭和下西洋 |
|
孫中山與辛亥革命 |
|
天子本紀—中國歷代帝王傳奇 http://big5.china.com.cn/aboutchina/zhuanti/zglddwcq/node_7055398.htm |
|
香港閱讀城 |
基本法參考資料 |
|
國家憲法 |
|
|
基本法 |
|
基本法教育網站 |
|
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機構體系 |
|
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構架 |